藥物與水
水,被譽為生命的源泉,我們無時無刻都離不開它。無論是植物的茁壯成長還是土地的豐饒肥沃,都離不開水的潤澤。當然,人們的健康更離不開水。
然而,就像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和喜好一樣,不同的藥物“脾氣”也各不相同。有的藥物對水情有獨鐘,喜好在水中盡情地釋放自己的藥效;有的藥物喜歡溫水的溫柔呵護,以更好地發(fā)揮其療效;還有的藥物則對水并不感冒,甚至會因為遇到水而失去原有的藥效。那么,讓我們來一探究竟,深入了解這些藥物與水的微妙關系吧!
一、非常喜歡水的藥物
有些藥物服用后會引起水分流失,需要多喝水來補充人體的需求,防止體內(nèi)水、鹽代謝紊亂。
1.解熱鎮(zhèn)痛類藥如對乙酰氨基酚,服用后會大量出汗;
2.導瀉藥如硫酸鎂,導瀉時,自組織中吸取大量水分而導致脫水,因此宜清晨空腹服用,并大量飲水,以加速導瀉作用并緩解脫水;
3.氨茶堿、強的松等對食管黏膜損傷比較大,服藥后應喝200ml以上的水;
4.喹諾酮類(如左氧氟沙星)、磺胺類和抗病毒藥(如阿昔洛韋),這些藥物的代謝產(chǎn)物容易在尿中析出結晶,從而引起結晶尿、尿痛,所以服藥期間應大量飲水,以防止尿液中藥物的濃度過高而結晶;
5.服用后可能出現(xiàn)口干的藥物,如阿托品片、山茛菪堿片等。
二、不喜歡水的藥物
水也不是萬能的,它也可能會使部分藥物療效降低。
1.鎮(zhèn)咳類藥物川貝枇杷膏、潤肺膏等,這類藥物通常比較黏稠,服用后可黏附在咽部,直接作用于患處,起到消炎、止咳的作用,如果喝完藥立刻喝水,會使局部藥物濃度降低。
2.抗酸劑、胃黏膜保護劑,如鋁碳酸鎂片,咀嚼后咽下,且服藥后半小時不宜喝水,否則會使覆蓋在受損胃黏膜上的藥物減少,降低療效;
3.止瀉劑,如蒙脫石散,具有較強的吸附力,藥物可均勻地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,吸附致病微生物,僅需少量水沖服,服藥前后都不可進食和飲水。
三、有特殊要求的藥品
40℃左右的溫水最適宜:含活性益生菌的藥物,如雙歧桿菌、地衣芽孢桿菌等,熱水會殺滅這類益生菌;維生素類,維生素C不穩(wěn)定,遇熱會加速氧化;蛋白質類,如復方胃蛋白酶散,熱水會導致酶(蛋白質)的變性,失去藥效。
需要冷水服用的藥品:膠囊類的藥品,熱水會使膠囊表面快速融化,粘在喉嚨或者食道上,膠囊內(nèi)的藥品流出可能會灼傷腐蝕食道,此外,也不可用牛奶或果汁服用,以免發(fā)生化學反應。 需要與果泥、牛奶、母乳混合后服用:如孟魯司特鈉顆粒,該藥如果溶解于無色透明的水中,遇光不穩(wěn)定,可能使藥效發(fā)生改變。
溫馨提示:水能載藥亦能覆藥,正確認識水和藥物間的關系才能發(fā)揮藥物的最大療效。
文/藥劑科